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之夜”活动现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做了题为《金融强国的实现路径》的主旨演讲。他提出,建设金融强国,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要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财富管理中心,当前距离这个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要实现金融强国的目标,首先要改变资本市场就是融资市场的理念,如果把资本市场简单定义为融资市场,那么这个市场很难成长。资本市场应该是一个财富管理的市场,必须对现行的更有利于融资的制度、政策、规则进行改革,完善相关制度,使其从融资市场转型为投资市场。

  相关报道

  吴晓求:实现金融强国 资本市场要从融资市场转向投资市场

  如何实现金融强国?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表示,有三条路径——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道路。

  12月8日举行的2023滴水湖新兴金融大会上,吴晓求表示,这三条路径中,国际化是难点,法治化是重要的基础。

  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明确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

  吴晓求表示,实现金融强国,某种意义上比实现经济强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军事强国都要难。因为金融强国必须是国际化的,本币必须是国际化货币,这就要求推动人民币的可自由交易和人民币国际化。

  同时,金融强国的重要标准还包括:有很强的资源配置功能、财富管理功能,业态多样,功能多元,有很好的风险管控能力。

  另外,金融强国是软实力的体现,体现出一个国家很强的综合信用能力,也就是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威望,有完善的法制、很好的契约精神和透明度。

  吴晓求表示,金融强国中的“金融”是现代金融,现代金融的基石是资本市场。因此,除了人民币、国际金融中心、功能、业态、国家综合信用水平等特征外,金融强国最核心的部分是资本市场,所以,要实现金融强国有三个路径:

  一是要走市场化道路,只有市场化才能实现金融业态多元。吴晓求认为,社会的金融需求是非常多样的,需要多元的金融业态来满足,多元化的金融业态会形成多元的金融功能,所以金融的结构性改革、市场化改革是最重要的。这其中,金融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通过脱媒机制和科技进步来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所以资本市场发展是金融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点。

  二是要走法治化道路。这是金融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因为金融体现出国家综合信用水平,所以未来一定要朝着完善法治的方向前行,包括契约精神。

  三是要走国际化道路。“封闭不可能完成金融强国的目标。”吴晓求说,国际化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自由交易改革,实现可自由交易的目标。人民币国际化是金融强国的重要标志。二是要进一步开放中国资本市场。他表示,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的境外投资者占比不高,只有4.5%。相对而言,美国资本市场这一占比大约为18.5%,由于中国经济结构和美国相近,内生性资本作用巨大,因此,如果境外投资者占比从现在的4.5%发展到18.5%,就大概具备了金融强国的市场基础。

  在明确了上述三条路径之后,吴晓求表示,金融强国的难点是国际化,重点在发展资本市场,目前的资本市场距离金融强国的市场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现在的资本市场只是一个融资市场,必须转向投资市场,这就需要改革,需要走注册制之路。”吴晓求说,在注册制实施的过程中,还必须坚持三个条件:透明度、中介机构的公允性、严格的法治保障。如果这三个条件缺失,注册制会出现大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资本市场要做彻底的制度改革。

  吴晓求认为,资本市场要为上市公司融资提供便利,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而是要为社会提供一个很好的财富管理机制,变成一个投资市场,这是实现金融强国的一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