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发行“快马加鞭”,专项债已经成为一种积极的财政政策工具,尤其是随着专项债适用范围合理扩大,重点投向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专项债已经成为城投公司融资的重要来源。

  今年以来,多地提出“项目为王”的工作目标。在不少城投行业人士看来,随着专项债、特殊再融资债的加持,城投在经营项目上更加注重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城投项目质量和效益提升的背后,与其当地的地方政府重视债券监管、构建全周期债券监管机制密不可分。机制的建立,对于过去的“钱等项目”“应付考核”“管理不当”等现象则大为改观,债券市场筑底企稳态势显现。

  强化政府管理

  “对于专项债的规范使用和管理方面,我们一直在探索阶段。”在谈到专项债的规范和使用问题时,西南某地一家城投公司负责人对记者直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财政部西南某省监管局调研发现,专项债在使用管理中仍然存在项目立项审批把关不严、项目前期准备不足、项目实施和管理不规范、项目收益自求平衡难、资金挪用、通过预付款方式提高资金拨付率以完成考核、项目后续配套融资缺口大、“钱等项目”、项目收入管理堪忧等问题,亟须引起重视。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常见问题主要体现在项目总投资核定不严格,建设内容与实际不尽相符。比如,某县以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申报新增专项债券,拟新建路面停车位,立项批复建设内容包含土建工程、充电桩及智能管理设施设备、标示标牌、供排水、供电管网、绿化、亮化等附属设施,相当部分建设内容与停车场无直接关系,且土建工程占总投资的82%,明显虚高。像这一类项目就应该在审批环节进行整改。部分地区为了争项目、争资金,不切实际打捆包装项目,批复立项的项目实质无对应建设内容,甚至把已完工项目纳入建设内容申报,项目批复金额脱离实际需求,产生‘钓鱼工程’,为挤占挪用专项债券资金预留空间。”

  此外,“钱等项目”也是削弱专项债投资效益的重要因素。财政部西南某省监管局披露,少数新增专项债项目在收到资金的当月就将专项债券资金存为3个月定期存款,个别以前年度项目甚至将结余专项债券资金存为1年期定期存款。此类项目,资金拨付进度较慢,实际资金需求不迫切,容易造成资金沉淀。让“项目等钱”的专项债项目演变成“钱等项目”,影响了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效益。

  为了专项债提质增效,记者注意到,该省采取了“拓展现场+非现场的专项债监管”机制,开展穿透式监测。不断提高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对数据分析有疑点的项目,要求报送资料进行核查,并同步跟进拟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项目发行额度及申报相关情况;对资料送审有问题的项目开展实地核查,发挥实地核查监管直观、高效、迅速的优势,准确掌握专项债券资金到项目单位之后的使用情况,以及项目建设进度、运营管理等情况,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夯实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基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地都在扭转“钱等项目”现象,努力打造“项目为王”的新局面。“像‘钱等项目’这种情况是必须破解的,以我们所在区县为例,无论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仓储冷链物流还是教育事业,都急需财力的保障。”谈及专项债的重要意义,广西某区负责人这样说。

  在该负责人看来,建立专项债监管机制就像一面“多棱镜”,要从多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据显示,该区申报专项债券项目35个,债券资金需求93.5亿元,截至目前,共获得新增政府专项债券项目9个,资金11.62亿元,同比增加8.02亿元,同比增长222.78%。

  12月5日,安徽省某市财政局发布的《2023年工作终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也提到债券监管内容。针对2023年的债务管理工作,《计划》显示,2023年该市加强债务风险管控,并积极争取特殊再融资债券额度44.7亿元,专项用于置换今明两年到期的公司信用类和非标类隐性债务。该市还严格对照5年化债计划稳步推进隐性债务化解,从债务风险源头管控,依托穿透式监测系统,强化专项债券项目“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2024年,该市将不断加强资金统筹调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资金保障能力。

  中诚信国际研报认为,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方面,《计划》提出2024年将强化政府债券管理,加强政府债务全过程穿透式监测和隐性债务常态化监测,对用债项目支出进度和绩效项目实现情况进行“双监控”。同时,将按照上报的隐性债务化解方案,多方筹集化解资金,压实平台主体责任,积极化解隐性债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严把入口关

  关于管好用好国债资金方面,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蓝佛安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严把准入关口。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工作机制,抓紧布置地方做好项目申报,严格做好项目梳理和筛选储备工作,把好项目关口。二是加快资金下达。根据确定的项目清单,尽快下达国债项目预算。同时,督促地方加强资源整合,做好与现有资金安排的衔接,保障项目建设需求,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三是压实监管责任。积极发挥各地监管局属地优势,督促各地将国债资金使用情况作为财会监督工作的重点,推动建立全流程、全覆盖的常态化监管机制,促进国债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认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于地方债务提出了两个新的机制,即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和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从长效机制上来看,未来还是需要关注债务的形成机制、债务管理机制,以及协调监管机制。”袁海霞表示。

  对此,多地已经通过完善报告反馈机制强化债券管理和监督。

  在湖南,财政监管部门对发现的问题在向财政部报告的同时,区分问题类型,及时向属地党委、政府反馈,对普遍性问题,推动政策完善,堵塞漏洞;对典型性问题,下发提示函,在系统内通报,并建议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自2022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方面相关材料累计获部省领导批示20余次,推动湖南省出台专门文件,规范政府性投资项目和专项债券项目申报储备管理。

  严把入口关、发行关成为行业的普遍共识。在浙江,财政部门采取债券发行与库款管理联动的监管模式。监管模式做到同类专项债券能并则并、再融资债券能延则延,既避免债券资金闲置,又保持库款运行在合理水平,有效降低筹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延发新增债券项目,用好库款垫付政策,鼓励库款较高地区先行垫付,库款不足地区可根据延发项目清单申请调度,确保不发生“项目等钱”问题。对于到期兑付债券,要求市县合理预估现金流量,提出具体周转还本需求,高效统筹兑付前、发行后的库款管理,根据省级库款承受能力确定当次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针对暂缓发行部分,靠前预留调度资金,待发行回补库款后由市县归还调度款,确保不因延发债券影响市县履行偿债义务。

  数据显示,2022年,浙江省财政厅按时足额拨付377笔还本付息资金,确保法定债券不出风险,维护省政府信誉。累计调度8亿元用于市县垫付新增债券项目、先行调度259.9亿元用于市县按时还本,累计延发规模达616.9亿元,年内节约利息约2.77亿元,债券综合成本有效降低。

  记者注意到,个别地区为了提高专项债项目申报成功率,过度包装、“蹭热度”等现象已经逐步被监管规范。河北一家城投公司负责人谈及所见变化,向记者举了两个例子。他说:“比如现在比较热的‘老旧小区改造’,在专项债审批上就会审查是否存在以‘老旧小区改造’之名行‘市政建设’之实的情况。再如现在流行的智慧停车项目,有些地区确实存在收益不足的项目,所以只能以预测的形式增加收益,如停车场的收益测算中,停车场的车位预计使用率普遍畸高,某地停车场测算收益时车位的使用几乎达到满负荷状态。这种情况在申请专项债时都不会给予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