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上午,日本气象厅宣布,日本海沿岸地区海啸预警全部解除。此次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有多严重?后续可能对中国沿海有影响吗?南方+记者专访了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啸预警专家孙立宁,带来独家解读。
本次日本海啸灾害性影响集中在日本中部沿海
据介绍,本次地震发生在日本本州西岸近海海域,地震发生后日本方面发布了海啸预警,海啸主要对日本西部沿岸造成了影响。孙立宁表示,此次海啸造成的灾害性影响主要集中在日本中部沿海。根据最新的观测数据,此次海啸事件已经结束,预计不会对我国产生影响。
“随后是否有可能再发生震级比较强的地震,甚至引发海啸,这都没有办法明确预测的,需要持续监测。”孙立宁说。
后续地震再次引发海啸的前提是震级强度足够大。“根据经验,一般震级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发比较明显的海啸波动。其次要看地震类型,地震引起的断层运动若是以垂直向的起伏为主,是比较容易产生海啸的。另外,地震发生的位置如果在深海区域,它引起的海啸会更大。”孙立宁解释。
若日本南部海啸可能对我国沿岸造成灾害性影响
80%以上的海啸都是由地震引起。地震海啸主要由地震引起的海底隆起和下陷作用产生,海底的突然形变,引起从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体发生大的涌动,进而形成海啸袭击沿岸地区。
历史上是否有过日本海啸对中国沿海造成灾害性海啸影响的事件?对此,孙立宁表示,我国对地震海啸进行监测预警的历史还比较短。目前还没有日本海啸对中国沿海造成灾害性海啸影响的事件发生。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在我国的东部沿海观测到了50厘米左右的海啸波,但没有造成破坏性的海啸灾害影响。
“但是我们仍需保持警惕,根据预报中心的评估结果,日本南部、琉球群岛,以及南海的马尼拉海沟,这些区域一旦发生大规模的地震海啸,都可能会对我国沿岸造成灾害性影响。”孙立宁说。
面对海啸应利用时间差避险逃生
“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早的信号,从地震到海啸的发生有一个时间差,要利用时间差进行避险和逃生。”孙立宁说,“时间差取决于地震发生的位置,如果地震发生在沿海地区,附近很快会有海啸到来,可能只有几分钟。如果地震位置比较远,就会有充足的时间逃生、避险。”
孙立宁表示,如果在海边收到海啸警报、感觉到地面震动,或者观察到海水突然反常地涨落,要及时有序地快速撤离。岸边人员应尽快从地势低洼的地区向地势高的区域或远离沿海的区域转移,正在海上航行的船只不要回港或靠岸,应马上驶向深海区。
“转移至安全地带后应注意官方发布的海啸信息,在官方确认解除海啸警报前,不可前往海啸发生区域。”孙立宁提醒。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承担着国内海啸预警报信息发布的职责,同时作为联合国授权的“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承担南中国海区域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海啸信息发布职责。目前预报中心已建成全球地震监测网和全球水位信息监测网,可对全球范围内的地震海啸事件进行预警和监测。预报中心全年24小时对地震海啸事件进行监测和预警,一旦发生海啸,将会第一时间发布海啸预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