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湾区科创城:金山区打造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实践探索

元描述: 上海湾区科创城是金山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南北转型”战略,打造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具体实践,通过“一核两区”的功能布局,聚力打造高端人才集聚、高端科研集成、先进成果转化、新兴产业汇聚、金融科技发展、品质生活融合的生态智慧科创城。

吸引人的段落:

金山区,这块上海西南部的“宝地”,曾经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然而,在“南北转型”战略的指引下,金山区大胆探索,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奋力打造上海湾区科创城,这不仅是金山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更是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无到有,从旧到新,从“里子”到“面子”,金山区是如何一步步将上海湾区科创城打造成科技创新策源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引擎”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的?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金山区在上海湾区科创城建设中的实践探索,分享经验,展望未来。

一、 创新动因:金山区转型升级的“动力引擎”

金山区,拥有雄厚的化工产业基础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但传统产业结构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如何借助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金山区面临的重要课题。

1. 科技创新资源匮乏,产业发展亟待转型升级

金山区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导,科技创新资源相对匮乏,国家级和市级研发机构数量有限,高新技术企业比例偏低,创新人才缺乏,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足。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亟待转型升级。

2. 缺少重大项目,产业发展缺乏引领性

虽然一些优秀企业落户金山,但在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方向缺少具有产业引领性的龙头项目,无法快速支撑主导产业的发展。

3. 品牌打造缺乏支撑,创新软硬件环境待提升

金山区距离主城区较远,交通存在一定的短板,整个区域内缺乏高科技研发人才需要的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和商业配套设施,人才公寓数量偏少。创新软环境方面,城区定位还不够明晰,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

为了突破发展瓶颈,金山区经过多地考察,积极寻找转型升级发展灵感和思路,于2017年11月提出打造“上海湾区科创中心”的战略构想。2023年7月,金山区发布了《金山区加快重点区域转型升级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滨海地区未来要重点推进滨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上海湾区科创城、卫城滨水社区建设。上海湾区科创城作为其中重要板块,承担着产业发展和科创驱动的重任,成为金山区转型升级的“动力引擎”。

二、 主要做法:多管齐下,打造科技创新生态

金山区在上海湾区科创城建设过程中,坚持“科技创新、产业融合、人才集聚、环境优化”的理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造科技创新生态。

1. 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区域高质量发展

金山区立足实际,注重发挥市场配置科创资源要素的主体作用,形成“一核两区”的功能布局,覆盖7.4平方公里,辐射60平方公里产城深度融合区域,带动全区转型升级。

  • “一核” 指的是湾区科创中心“核心”,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和专业服务。
  • “两区” 包括汇龙湖国际社区“生活配套区”和湾区科创产业园“成果转化承载区”,为科技人才提供优质的生活配套和产业发展空间。

2. 坚持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金山区重点推进上海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上海湾区大厦、上海湾区中科生态数字港、上海湾区东湖国际创新中心等高品质科技研发、总部办公、商务贸易、文化创意等载体的建设。

3. 注重院校合作,打造“上海湾区”科创高地

金山区积极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清华高端装备研究院、中国科技开发院等院校深入对接,成立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上海湾区产业园、清华高端装备研究院上海湾区联合转化与研究中心等平台,引进高端人才团队和科创型企业。

4. 注重产业导向,打造“上海湾区”招商特色

金山区精准定位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产业,引进了一大批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企业入驻。成功创建上海市软件与信息产业服务基地,成为金山区唯一的数字化建设基地。同时,积极协办上海市“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活动,为创新创业企业、项目、人才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5. 注重品牌建设,打造“上海湾区”品牌主阵地

金山区积极打造“上海湾区”城市品牌,以“上海湾区·科创领航”为主题开展各类品牌宣传活动,率先打造“上海湾区科创中心”的产业品牌。掌握品牌标识主动权,进一步抢注“活力湾区”“Vitality Bay Area”等品牌,推进湾区日系列活动和湾贝衍生产品的开发。

6. 围绕汇龙湖国际社区,建立城市新地标

汇龙湖国际社区将联动上海湾区科创中心,借鉴新加坡纬壹科技城、上海碧云社区等国内外高水平科创型产城融合园区建设经验,吸引人才集聚,打造集工作、学习、生活、休闲于一体的“产城融合的示范地区、水绿融合的生态客厅、滨海地区城市名片、国际品质梦想家园”。

三、 实际成效:从无到有,从旧到新,从“里子”到“面子”

上海湾区科创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无到有,从旧到新,从“里子”到“面子”,都展现出蓬勃的生机。

1. 从无到有打造上海湾区,打响“牌子”

金山区有效构建品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大力推进品牌宣传园区推介,不断丰富扩大品牌内涵外延,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上海湾区”品牌。

2. 转旧为新加速园区升级,扮靓“面子”

金山区推进核心区净地的开发建设,推进园区核心区域工业厂房转型,推进现有物理载体建设,打造了现代化、高品质的园区环境。

3. 内外兼修开展招商引资,厚植“里子”

金山区明确园区首期产业运营商,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持续提升招商能力,引进了众多优质项目和高端人才,为园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 软硬兼施优化营商环境,夯实“底子”

金山区提供优质办公设施、人才公寓,推进湾区服务中心——Bay客厅的建设,制定实施湾区“政策十条”,为企业落户、项目落地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打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四、 上海湾区科创城“一核两区”,“城”就未来

上海湾区科创城已取得一定成果,雏形初现,“一核两区”建设顺利推进。

1. “一核”——上海湾区科创中心

上海湾区科创中心已集聚数字经济类企业362家、生命健康类企业207家。园区科创动能日益增强,经济效应初步显现。稳步推进园区平台项目,与中国科技开发院合作打造上海湾区中科生态数字港,与武汉东湖高新集团合作打造上海湾区东湖国际创新中心,以及上海湾区大厦等项目建设,将成为华东地区极具影响力的产业发展高地。

2. “两区”中的成果转化承载区——上海湾区科创产业园

上海湾区科创产业园将持续加强与湾区科创中心联动发展,优化用地结构,推动工业用地向教育科研设计用地转型,提升产业能级,实现上海南翼重要科技产业集聚区的“华丽蝶变”。

3. “两区”中的高品质生活配套区——汇龙湖国际社区

汇龙湖国际社区将推进图书馆和邻里中心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为产业人才打造“生活配套”区,解决人才所需的住房、教育等生活问题。

五、 总结思考:从全局开启谋划,从细微之处落实

金山区开展上海湾区科创城建设,始终坚持遵循“四个放在”的工作思路,做好科创城的顶层谋划与策划,从全局开启谋划,从细微之处落实。

1. 从全局开启谋划

金山区将上海湾区科创城建设放在长三角一体化与上海大都市圈的大局中去考虑,放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的战略中去考虑,放在“南北转型”的战略要求中去考虑,放在区委、区政府“南转型”的实施方案中去考虑,确保科创城建设与区域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2. 从细微之处落实

金山区对区域内地块进行细化排摸,建立产业园地块一览表,形成各地块“一地一档”,为后续逐步推进区域内低效用地的盘活和空间布局的优化打下坚实基础。

六、 展望未来:打造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

金山区将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更加积极主动的行动和更高的工作标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对金山的定位和要求,以上海湾区科创城建设为抓手,在推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建设成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

常见问题解答:

  1. 上海湾区科创城与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关系是什么?

上海湾区科创城是金山区响应上海市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部署,打造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旨在推动金山区产业转型升级,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1. 上海湾区科创城有哪些优势?

上海湾区科创城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毗邻上海南翼,交通便捷,产业基础雄厚,拥有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科技企业和高端人才。

  1. 上海湾区科创城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上海湾区科创城旨在打造高端人才集聚、高端科研集成、先进成果转化、新兴产业汇聚、金融科技发展、品质生活融合的生态智慧科创城,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

  1. 上海湾区科创城将如何推动金山区产业转型升级?

上海湾区科创城将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产业,吸引更多科技企业和人才入驻,推动金山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1. 上海湾区科创城将如何吸引人才?

上海湾区科创城将打造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提供优质的办公设施、人才公寓、教育、医疗等生活配套,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和生活环境。

  1. 未来,上海湾区科创城将如何发展?

未来,上海湾区科创城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企业入驻,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结论:

上海湾区科创城是金山区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是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山区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抓手。金山区将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更加积极主动的行动和更高的工作标准,不断推动上海湾区科创城建设,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力量,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